EN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xinwendongtai

星纳赫资本参与细刻B轮5000万美元融资,中国时尚品牌乘风破浪抢摊彼岸|【星Family】
时间:2021-06-17 14:08:46 点击:

融资概述

全球线上快时尚服饰品牌集团「细刻」于近期完成B轮5000万美元融资,星纳赫资本与腾讯一起参与。本轮融资后,「细刻」将在技术研发、后端供应链、电商精细化运营以及品牌营销这4个领域招募高端人才。


星观点

中国供应链出海,叠加数字化赋能,给全球用户带来了更优的体验,这个趋势不可逆,星纳赫将持续赋能产业,持续给企业、消费者带来价值。

跨境电商是一个长期赛道,星纳赫资本秉持耐心,持续跟踪行业动态,助力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基于我们对跨境电商行业的投研实践、对「细刻」的深入调研,我们将在本篇文章中与你分享:

  • 服装跨境电商行业革新时代已来。
  • 独立站的优势与未来。
  • 押注「细刻」的背后思考。

 希望能带来不同的思考角度,欢迎和我们交流。

2020年注定要载入人类史册,疫情后的新常态对全球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行为带来了极大的颠覆,给全球零售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

线下零售节节败退,收入骤降、裁员、关店潮汹涌而来,大厦将倾之下Zara、H&M、Forever 21等庞然大物也无法幸免。反之,疫情加速了海外数字经济的转型,跨境电商一下子打通了“任督二脉”收入陡增,一些跨境品牌浮出水面,被市场和资本注意到。

海外零售业线上转型本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疫情催化了它的进度。尽管如此,海外电商渗透率依然很低,上涨空间充足,60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彰显着强劲潜力。


疫情带来的消费习惯的改变是不可逆的,一是电商化的路径会更加确定,二是消费者在疫情期间尝试了各大品类的各种新品牌,线上品牌格局有望迎来洗牌。中国跨境电商企业背靠“世界工厂”的强大供应链体系、领先全球的电商运营人才,极有可能把握红利及重塑期,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输出。


看似广阔的海外市场,战鼓已然敲响,在这样一个重要节点,星纳赫资本跨境出海团队对跨境电商全行业进行梳理,发现服装跨境电商是一个体量大、高增速,红利期持久且有一定壁垒的好行业于是将目光锁定在跨境服装品牌上,找到了「细刻」


01

图片

重兵涌入,大变局时代已来?

在商业领域,从来不乏打破约定俗成、重塑整个行业的破局者。

曾经Zara是这个颠覆者。

传统服装品牌沿袭着季节性,一年只做四次上新,市场调研2个月,打样+调整4个月,订货1个月,大货生产2-3个月,要么持续创造潮流,要么就是被潮流狠狠甩下。

Zara做了几件事去革命:
  • 真正缔造了快时尚的“快”:依靠西班牙总部周边的工厂,Zara能在最快14天时间内将衣服制作完成送往门店。如果是工厂在海外,时间基本控制在30-60天,有的可能会在20天之内完成。

  • 响应时尚,引领潮流:Zara的设计师,关注最新的服装趋势、穿梭于各大服装秀,迅速推出高时髦的服装单品,每隔3周就会对商品进行淘汰换新,一年能够推出超过12万款的商品。Zara访问17次/年 vs 传统品牌5次/年,款式新颖、数量有限,这与周期持续300多天的传统时装经营模式相比,具有巨大优势。

  • 开创了多款式,小批量的模式:它每一款服装的量不大,最少500件,一般1500-3000件,先投入市场测试,效果好则快速追加订单。



于是Zara开创了快时尚的模式,打造服装行业的新标杆。

在新流量、新技术的更迭下,以Zara为首的上一代快时尚零售模式开始失效,中国跨境品牌开启了互联网驱动的快时尚模式,正在以同样但更极致的方式去颠覆Zara。

  • 比Zara更快,依托更为极致的中国供应链,从打样到生产的流程压缩至比Zara最快的时候还少几天。

  • 更便宜,比如相同质地的泳衣,Zara打折卖20美元、中国跨境品牌正价卖13美元。这也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多年积累,诞生了大批经验丰富、工艺成熟的工厂,能把欧美消费者在20美元下趋之若鹜的产品定价压到4美元,自己还能保留合理利润。

  • 更小单、更快返,Zara的供应商要求一款500件起订,因此同样3000件的初期投入,Zara只能上新五六款甚至更少,中国跨境品牌却可以上30款新品进行测试。

  • 没有门店的物理限制,线上SKU可以无穷丰富SKU数量决定了收入规模,而SKU的上新频次决定了客户逛店频次。

  • 相比线下,电商天然具有大数据优势,更有效进行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



02

图片

昙花一现,还是基业长青?

曾经中国的垂直电商百花齐放,如今不是“卖身”就是“苟延残喘”,最后还是综合电商大鱼们的天下。

那海外会不会出现像国内一样第三方平台为主导,垂直电商逐渐消亡?

我们认为目前不会,原因如下:
  • 海外流量分散,亚马逊只占40%的线上份额,其他前十的公司加起来也不超过15%,Shopify的崛起验证了海外私域流量的存在空间;

  • 以欧美为主的海外主流文化中对平台的警惕,对自由选择权的推崇使得他们更愿意到独立站消费;

  • 从消费者习惯来说,亚马逊属于“直男范”的产品属性,listing机制下,每件产品只允许有标题、图片、主要功能、产品描述等要素。在该机制下,亚马逊上流量最大的产品是3C、书籍等标品,卖得最差的是服装。海外消费者看到产品后,天生习惯去品牌官网购买,eBay、Wish等平台更多是C2C平台,海外始终没有像淘系一样的B2C平台出现;

  • 不排除未来出现平台型公司的可能,一些头部的中国跨境品牌正在从服装拓展美妆、宠物等品类,不过目前占比不超过2%。短期内还没有看到出现海外天猫的趋势。

  • 随着海外电商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叠加疫情对消费者购买习惯的影响,电商给用户带来更极致更全方位的体验将改变海外用户的购物习惯,尤其是服装品类,由线下往线上的迁移不可逆。


03

图片

独立站引领中国品牌出海的下个十年?

独立站属于厚积薄发的模式,尽管前期建立供应链时增速下降,但壁垒建立后,天花板最高。但独立站对品类也还是适应性要求的。

通过独立站域名或APP,既可以提升消费者信赖度、增加消费者的回头率,也可以为网站做推广,让更多客户了解公司和产品,为成为大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社交媒体引流到自建站/App,客户的数据留存在自身后台,便于精细化运营,可以通过分析客户站内搜索记录,分析和更改、调整网站和产品,以达到最好的销售效果,增加客户黏度、降低客户流失量。

从长远来看,独立站的自主性、成长性优势突出。跨境行业格局分散,长尾平台、独立站等有一定的竞争空间。但独立站对供应链的要求极强,要求保证柔性与库存平衡。

04

图片

怒海争锋,谁能突围?


虽然玩家众多,但鲜有收入超过50亿后持续快速增长的公司。持续高速增长的前提是能利用流量红利,用户对品牌有认知,且公司的供应链能力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供应链与产品是卖家的内功,也是其在长期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壁垒,得供应链者,得跨境电商之未来。

对于服装卖家来说,越丰富的SKU,越多的上新量,越能拉高长期客户的天花板和粘性。对工厂来说,最好一年就生产一件衣服,要在一天内生产50款,每款100件,无论是工厂流程,还是管理上都很有难度。这种矛盾一直掣肘着供应链改造。

优秀的企业家有能力把矛盾的事情统一化,谁能够化解这种难题,谁就可以决胜而出。在投入的资源和决心上,我们看好「细刻」团队的实力。

结语

服装行业容量浩大,可以巨头林立。Zara、H&M、优衣库等同台竞技各显神通,映射到跨境电商,各方竞渡,必然会跑出多家企业共飨盛宴。

行研来源:星纳赫资本 袁琳杰
编辑:盛丹丹